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金融监管总局7月10日发布风险提示称,金融监管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总局不实承诺、发布风险防范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提示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三大套路,诱导消费者要注意防范。网络
混淆概念误导贷款。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言语误差,金融监管如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替代“分期贷款”,总局有意误导或迷惑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和合同条款的发布风险防范情况下,完成线上签字或刷脸认证,提示签署网络贷款合同。虚假宣传过程中,诱导不法机构或平台可能通过诱导填写或技术手段窃取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网络转卖给其他机构用于诈骗等非法用途,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的风险。
不实承诺诱导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欺诈性承诺、夸大效果、杜撰信息,如宣传“包过拿证”“政策即将变化”“报名后国家有助学金奖励”甚至承诺就业保障等,引诱、催促消费者报名并办理贷款。在合同中模糊内容表述或设置极为苛刻且仅利于机构或平台的条款,比如若退费必须扣除高额违约金等,增加解约成本。有些机构或平台实为“壳公司”,主要目的是骗取钱财,无法提供实质服务,甚至不断变换地址逃避监管或法律责任。消费者发现被骗后,往往因机构跑路导致维权困难。
隐瞒贷款实际成本。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只宣传较低的表面利率、日利率、月利率,不披露较高的实际利率、年化利率、综合借贷成本,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或者在宣传时模糊收费标准,故意隐瞒额外费用,实际操作中以“额外服务”“高端定制”、违约金等名义额外收费,导致实际支付的息费远超预期。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分析高回报承诺,核实宣传真实性,拒绝各类话术套路。在选择服务时,消费者应优先考虑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资质信息。办理业务时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定期检查账户异常情况,发现信息泄露及时采取措施。
责任编辑:游婕
相关文章
- “之前一直在浙江厂里打工,孩子一直交给家里老人带着。现在他要小升初了,决定还是回老家就近找个工作,方便照顾孩子学习生活。”在汉阴县蒲溪镇做车缝工的李女士说道。像李女士这样的留守儿童家庭不在少数,留守儿2025-07-30
- 今日大小指数再度呈现分化格局,创业板指5连阳,创3月底以来反弹新高,两市成交额连续四个交易日突破万亿。科技题材依旧是当下的主线,半导体、锂电等趋势板块持续受到资金追捧。板块方面科技题材依旧是当下的主线2025-07-30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全新发布!(附全文下载)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全新发布!附全文下载) 2015-10-27 06:00 · 陈莫伊2025-07-30- 7月15日,联勤保障部队第五储备资产管理局西安管理站专程来到县自然资源局,送上一面镌刻着“军地联合奋进强军伟业,鼎力相助彰显鱼水深情”锦旗,对县自然资源局在军产置换工作中提供的高效服务和全力支持表示衷2025-07-30
- 航運股漲勢不斷,但是還可以走多久?美股三大指數創下收盤新高,專家說,五大支柱不動,展望就不會差。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2025-07-30
- 黄道清在玉米植株下查看中草药长势。东南网7月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翁晓琳 刘爱民)7月3日上午,在尤溪县西滨镇后坪畲族村的玉米地里,饱满的玉米棒挺立田间。玉米地的主人黄道清与工人穿梭其2025-07-30
最新评论